How to Semi-Automate Google Search to Aid Translation
作者:吴华庆 编辑:盛方
续上篇
三、搜索策略和案例分析
案例2:双引号 “” 用于精确搜索和快速挖掘背景资料(以理解原文或解决选词问题)
原文:2025年,互联网将驱动非洲GDP10%的增长。(摘自微博博主“翻译乙”的博文)
某机器翻译:In 2025, the Internet will drive the growth of Africa’s GDP by 10%.
难点分析:
整句看似简单,机译貌似不错,其实有问题。“In 2025”显然不对,应改为By 2025。
原文的描述有点含糊,到2025年,互联网将使非洲的GDP增长10%,还是互联网经济的贡献将占非洲的GDP的10%?理解是翻译的基础,需要搜索更完整的背景资料。
搜索策略:
(1)根据原文描述的对象,猜测有可能出自国外研究机构的报告,甚至有可能是英译中之后的中译英回译。先搜索整句原文,不使用任何搜索运算符,得到:
打开第一个搜索结果:
(2)据上,再搜索2025 Africa’s GDP, Google, IFC,不使用任何搜索运算符,得到:
打开第一个搜索结果的网页:
据此,得到如下确定的信息:
2025年非洲互联网经济到有望达到非洲大陆国内生产总值(GDP)的5.2%水平
Africa’s Internet economy has the potential to reach $180 billion by 2025, accounting for 5.2% of the continent’s gross domestic product (GDP).
再对比本次翻译的原文“2025年,互联网将驱动非洲GDP10%的增长”,数据不一样,让人迷糊,需进一步搜索确认。
(3)根据“一半搜一半猜”的策略(已知和未知的组合),用双引号“”限定已知的三个元素:“by 2025”、“Africa’s GDP”、“10 percent”(不使用10%,因为谷歌搜索对百分比符号%不敏感),继续搜索 “by 2025” “Africa’s GDP” “10 percent”,得到如下结果:
神奇吧! 通过 “” 限定明确的关键词,一下子就得到了我们想要的搜索结果:
“The internet could drive 10 percent of Africa’s GDP by 2025”。
打开网页,确定得到:
英译中靠猜,中译英靠搬。
“The internet could drive 10 percent of Africa’s GDP by 2025”就是答案!
回顾原文“2025年,互联网将驱动非洲GDP10%的增长”和机译“In 2025, the Internet will drive the growth of Africa’s GDP by 10%”。经过一番搜索,你会感觉很庆幸从坑里爬了出来!
案例3:双引号 “” 和星号 * 的结合,用于快速搜索术语和选词
原文:入院查体:体温37.2℃,心率120次/分,呼吸20次/分,血压100/70mmHg。
难点分析:这里“次/分”出现两次,但是对应的英文翻译不确定,需要搜索查证。
搜索策略:
(1)“心率”和“呼吸”(其实是“呼吸率”)的英文是确定的或容易查到的,分别为:heart rate和respiratory rate。“次/分”的英文翻译不确定,但是“/分”是确定的,可写成“/min”、“/minute”或“per minute”;
(2)根据“一半搜一半猜”的策略,分别搜索 “heart rate * per minute” 和 “respiratory rate * per minute”,返回结果如下:
惊喜不?可见“心率120次/分”可翻译为:“heart rate: 120 beats per minute”(或“heart rate: 120 beats/min”或“heart rate: 120 bpm”)。
“呼吸20次/分”可翻译为:“respiratory rate: 20 breaths per minute”(或“respiratory rate: 20 breaths/min”或“respiratory rate: 20 bpm”)
最后发现“bpm”既可表示beats per minute,又可表示breaths per minute,与原文的“次/分”不谋而合。
通过以上搜索组合,朝着我们期待的方向搜索,让谷歌给出我们想要的答案,就像利用谷歌做半自动翻译一样。
其他案例分析:
例如,减号“-”用于排除你不想看到的内容(任何关键词或网页,可使用多个减号)。例如,由于机译的兴起,产生了很多不太可靠的机译资讯,造成信息干扰。搜索时可以用减号“-”排除包含机译的网页(例如在做专利翻译时,排除CN或x-mol网页的机译)。
site:用于搜索特定网站的内容(site:后的冒号必须是英文的冒号,冒号和关键词中间没有空格),可与其他搜索运算符的结合,快速找到目标内容,甚至有妙用(例如减号“-”与site:的组合,可用于查询造谣/抄袭者,判别真伪)。例如,经常看到说“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” [据传出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(UNESCO)]。利用site:www.unesco.org和“-site:www.unesco.org”搜索most difficult language 或 hardest languages in the world等类似的关键词,可判定UNESCO根本没有提过,进一步搜索发现最初出自国内某英文媒体。
根据需要,多个搜索运算符的组合,有可能产生奇效,由于篇幅有限,在此不再赘述。使用搜索运算符就是为了精简搜索结果,快速获得我们想要的资讯。
翻译工作的本质是数据处理,提高搜索技能可能是提升翻译水平的唯一捷径。
根据上述案例分析,中译英真的很难,但经过一番细致的搜索查证,依然有望编写可靠的译文。每段译文都应该是搜索查证的结果。可汇集搜索到的信息来源,形成参考文献和术语清单,使译文有据可依,让客户了解您努力和思考的过程,给客户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(全文完)
As a reference, here is a PDF version: How to enable semi-automatic Google Translate_2 of 2
Leave a Reply